某个夜晚,在手机上刷到《李白的酒杜甫的愁》这首歌,初听时就被调子和词抓了心,连着循环了好几遍。可听多了,思绪竟落到了我工作的凉亭乡。提及这地方,是一个
“六山一水二分田,一分道路和庄园”的典型浅山区,总觉它像一杯被山水养了整季的春茶,不浓烈,却耐品;又像一本被烟火浸了年月的旧书,页脚或许发卷,字里行间却满是实在的故事。
这方藏在赛山脚下的土地,早把茶的魂揉进了山岚、茶垄与烟火里,等往来人慢慢读懂
——读懂那“酒”中流转的山水之趣,也读懂那“愁”里裹着的民生之暖。
饮李白的酒
醉卧青山看云起
初来乍到的人,总会先被这
374米山间的景致迷了眼:赛山古寨墙爬满青藤,元相寺的晨钟撞碎雾霭,马山岭飘着茶香混着笑语;赛山丛林翻涌着沉郁的绿涛,风过时,那起伏的涌动,让我想起李白笔下“且放白鹿青崖间”的自在。立于赛山之巅俯瞰,临仙河如玉带缠过茶园,泼陂河水库的波光里荡着云影,恍如李白乘舟而过,挥笔写下“两岸青山相对出”的豪迈;不远处,鸡商高速上车辆驶过,疾驰的车轮里,载着游子归乡的急切,也载着故土向外的期盼——一头拴着烟火家园,一头连着广阔天地。猛虎山上游人提篮采茶,池畔垂钓,倚窗品茗,把日子过成了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的写意长卷。这是自然馈赠的洒脱,是山水赋予的从容。
展开剩余79%可这
“李白的酒”
,远不止于山水画卷。当文艺志愿者在农科站村文化广场吟诵《最美茶乡》;当摄影镜头捕捉猛虎山下茶事活动的灵动剪影;当夏秋茶生产线的轰鸣与割茶机的沙沙声交响呼应;当夜幕降临,
跳操
小队踩着晚风翩跹起舞;当
“茶乡新说唱”让村规民约乘着旋律飞入田间地头——
这一切,都是在茶山云雾间泼墨挥毫的生动笔触,在基层一线醉卧斜阳的酣畅诗意。
品杜甫的愁
深耕热土暖人心
可住得久了,又会在某个
深夜
,读懂这里藏着的
“杜甫的愁”。当目光掠过
杂木清理后整齐的茶垄
,掠过
省
道上奔忙的施工队,掠过敬老院窗台上晒着的暖阳,便会读懂烟火人间里深藏的
那份愁绪
——那是对民生冷暖的深切牵挂,对茶产业发展的深耕细作,
对一方水土长治久安的默默守护,
是
“
茅檐整洁炊烟稳
”的赤诚担当,是“邻里安康笑意暖”的殷切期盼。
而这份浸润在日常里的情怀与担当,在王湾村中随处可寻
,
村史馆里,镌刻着老一辈干部奋斗的岁月印记;农耕馆中,陈列着蒙着锈迹、带着
豁口
的农具,虽没了往日的锃亮,
却
仿佛还能窥见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勤劳身影;而修缮一新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,已然成为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。这些场景与故事,恰与杜甫
“安得务农息战斗,普天无吏横索钱”的朴素心愿隐隐相合。
这份深植于土地的赤子之心,在凉亭人身上更化作了温润无声的大爱。当
“好媳妇”、“好婆婆”
等
荣誉在乡间传颂;当
4位村民勇救3名落水者的义举荣膺“见义勇为”称号;当石盘冲村干部
在
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
清扫房间
;当
“茶乡三小只”游走田畴,用镜头编织动人画卷;当农科站村支部书记在直播间一次次举起
茶盏
,为茶农吆喝带货
——那茶汤中沉浮荡漾的,正是杜甫“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
”所
饱含
的
脉脉温情
。
酌双味入茶
人间至味是清欢
凉亭乡最动人的,从来不是独饮李白的酒,亦非独品杜甫的愁。它的洒脱里,深蕴着对自然馈赠的珍惜:守着万亩茶园不贪多求快,以生态优势谋长远文章,这份
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的自信,更是对绿水青山的虔诚敬畏。它的忧思中,紧裹着对民生实事的执着:修路时想着老人步履的安稳,种茶时念着农户钱袋的充盈,
照料时记着日间中心老人嘴角的笑意,
这
“穷年忧黎元”的情怀,是深植于土地的担当。
暮色四合,赛山的轮廓渐渐隐去,茶园虫鸣与远处
民俗活动
的灯火交织成曲。这曲中,有李白
“会须一饮三百杯”的酣畅淋漓,是凉亭人对山水馈赠的热爱与自在逍遥;更有杜甫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”的深沉祈愿,是凉亭人对家园故土的倾心守护与无悔担当。或许,乡域之美,恰应如此——既有举杯邀月的旷达洒脱,亦有俯首悯农的细腻温柔,让每一寸土地既
住的舒心,也充满生活的烟火气
。
愿这凉亭乡,永有
“
李白的酒
”
可饮,敬山水,敬自由;永懂
“
杜甫的愁
”
可念,念民生,念长久。也愿每一位
到访
者,既能在万亩茶园中痛饮生命的洒脱豪情,亦能于袅袅茶烟里,读懂大地深藏的无言深意——
毕竟人间至味,终是那半盏豪情、半盏沉思的山水酿。
供稿人:王磊
发布于:北京市宝利配资-广州股票配资公司-正规炒股配资网站-广东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